SBI无外泌体血清的样品制备知识探究
发布日期:2020-07-17 浏览次数:752
SBI无外泌体血清可特异性激发一些细胞反应,表明它们可以在作为治疗递送载体方面有巨大的潜力。无外泌体血清的囊泡性质使得它们适合作为用于药物或核酸递送的潜在纳米载体。无外泌体血清的大小分布也会影响外泌体的治疗潜力。利用聚合物沉淀分离的外泌体比超离法的粒子分布要小,划痕实验证实聚合物沉淀所得的小粒径的外泌体被细胞摄取后迁移更快。 SBI无外泌体血清常规血液制备可分为两类,即抗凝血和非抗凝血:
1.抗凝血常
采血前,预先在采血管中加入抗凝剂(EDTA或肝素钠)采集血液完毕后密封贴上标签,低温冷藏运送到实验室。必要时需要可在血液中加入双抗(链霉素和青霉素)以抑制血源性或采血过程中污染细菌。
其中EDTA是一种强力抗凝剂,既能抗凝又能保护DNA,所以可以作为核酸检测中使用的抗凝剂好;而肝素钠因为其对DNA聚合酶的强烈抑制性,造成PCR检测出现假阴性,也可造成红细胞吸附试验(HAD)假阳性,所以采血过程应当做好抗凝剂的选取。
2.非抗凝血
即不加抗凝剂的血液,待血液凝固后析出血清可做血清学检测试验。
SBI无外泌体血清的分离方法:
夏日将血液室温倾斜静置1-2小时(防止暴晒),待血液凝固,自然析出血清即可收集。冬日将收集管放置在25-37°环境中1小时,必要时使用离心机低速,低温离心处理,1500-2500转/分离心5分钟。待血清析出后分装到小塑料离心管内,盖紧盖子,封口,标记,4℃冷藏;需长期保存时,将血清置于-20℃冷冻即可。